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〔寶島采風〕月世界荒漠奇景 泰勞感恩建石廟
2023-07-12
高雄田寮是全台「惡地」與「泥火山」最發達的地區,被喻為「月世界」的地景,有著荒漠般的淒涼美感。在這個荒涼之地,有一座造型奇特的「石頭廟」,是近30年前滯台的500多名泰國勞工,為感謝當地宮廟收容而發願助建的。
惡地冷泉 天然地質教室
根據史書記載,田寮在明鄭時代是「援剿右鎮」的屯墾地,早年開墾時,先民多在田中搭設簡單草寮,以方便耕作,因此稱為「田寮」。當地有奇特壯觀的「惡地」地形,是雨水與河水長年侵蝕,形成猶如「月世界」般的景觀。
除了「月世界」之外,當地的「泥火山」也相當發達,這些「泥火山」是因地下的天然氣、泥漿受高壓作用,沿著淺層岩體裂縫噴湧至地面,泥漿與泥流堆積後,經雨水沖蝕,產生了V形谷、泥岩、噴泥口等特殊的小地形。
田寮也擁有台灣少見的碳酸氫鈉冷泉,泉水的PH值為7,平均水溫22度,水質透明、略帶硫磺味,日據時代在此發現冷泉後,曾設立警察療養所,並帶來泡湯文化,由於冷泉質純溫潤,因此又有「美人肌湯」之稱。
鬼斧神工 大崗山一線天
「一線天」位於大崗山後山,相傳明朝永曆36年(1682年)大崗山發生「山鳴」,山背自南而北龜裂開來,裂縫處形成一條山溝,進入山溝抬頭仰望,天空變成一條線,因此取名「一線天」,是大崗山秘境之一。
專家認為,「一線天」是因石灰岩層受地殼變動擠壓而破裂,造成岩層失去連續性,裂縫的節理受到風化、侵蝕、重力滑動等因素,逐漸加大加深,最後形成陡峭的大裂縫,即為「一線天」。
由於大崗山是軍事要塞,在前往一線天的山路上,有好幾個洞穴,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設置的「防空壕」,用來躲避美軍轟炸與儲藏彈藥之用;這些洞穴後來有了「密婆洞」、「情人洞」、「瘦身洞」之稱,所謂「密婆洞」就是蝙蝠棲息的洞穴。
石頭奇廟 情牽台泰友誼
被喻為「石頭廟」的慈玄聖天宮,原本只是一間小廟,1994年有包商引進500多名泰國勞工施作南二高田寮段工程,後來因包商倒閉,造成泰勞們無法回國,也無處安身,最後由慈玄聖天宮住持釋天樺協助收容,免費供應素食。
泰勞們滯台期間,為了答謝廟方的善行,聽說住持想要蓋一座「像普陀山一樣的廟」,於是自願協助興建,在沒有設計圖的情況下,泰勞們挑磚、砌石,還從河岸、海邊撿來石頭、貝殼、珊瑚等進行裝飾,營造出具有泰國風格的「石頭廟」。
廟方後來也為泰勞們募集返國機票,雖然因此增加不少負債,但廟方認為最可貴的是,近30年來仍有許多泰籍移工不時打電話來問候,甚至特地來台探望,感念當年供餐之恩,成為偏鄉惡地最溫暖的佳話。
荒山古宅 呂家百年大厝
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古宅群,並非在車水馬龍的市鎮,而是在田寮「月世界」的荒山中。田寮「呂家古厝」有92間土角紅瓦厝,格局完整,面積廣大,是台灣傳統閩南式住宅中,少見的「七包三」(後落正身七間,前落門廳三間)大厝。
田寮在清代是平埔原住民的領域,呂家祖先在清乾隆40年(1775年)向當地水蛙潭番社購買山林耕墾,開始定居,並自1830年至1855年間就地取材,分批興建大厝,92間古厝雖然簡陋,但四邊整齊,流露台灣鄉村庶民的儉樸印記。
香火鼎盛 大南天福德祠
供奉土地公的大南天福德祠,位於田寮山頭上,可俯瞰遠方的二仁溪。相傳大南天福德祠創建於清乾隆年間,當時台灣知府蔣允焄遊歷田寮大崗山時,認為當地鐘靈毓秀,岡陵峰巒,林木翠綠,於是擇地興建「福德祠」土地公廟。
大南天福德祠每年「土地公生」都會舉辦大型乞龜活動,是田寮地區年度宗教盛事,今年「龜王」重達2萬9987台斤,是由白米、白糖、餅乾和24隻小金龜所組成;除了「龜王」之外,廟方也準備麵龜、小金龜、如意珮等供民眾祈求好兆頭。
惡地冷泉 天然地質教室
根據史書記載,田寮在明鄭時代是「援剿右鎮」的屯墾地,早年開墾時,先民多在田中搭設簡單草寮,以方便耕作,因此稱為「田寮」。當地有奇特壯觀的「惡地」地形,是雨水與河水長年侵蝕,形成猶如「月世界」般的景觀。
除了「月世界」之外,當地的「泥火山」也相當發達,這些「泥火山」是因地下的天然氣、泥漿受高壓作用,沿著淺層岩體裂縫噴湧至地面,泥漿與泥流堆積後,經雨水沖蝕,產生了V形谷、泥岩、噴泥口等特殊的小地形。
田寮也擁有台灣少見的碳酸氫鈉冷泉,泉水的PH值為7,平均水溫22度,水質透明、略帶硫磺味,日據時代在此發現冷泉後,曾設立警察療養所,並帶來泡湯文化,由於冷泉質純溫潤,因此又有「美人肌湯」之稱。
鬼斧神工 大崗山一線天
「一線天」位於大崗山後山,相傳明朝永曆36年(1682年)大崗山發生「山鳴」,山背自南而北龜裂開來,裂縫處形成一條山溝,進入山溝抬頭仰望,天空變成一條線,因此取名「一線天」,是大崗山秘境之一。
專家認為,「一線天」是因石灰岩層受地殼變動擠壓而破裂,造成岩層失去連續性,裂縫的節理受到風化、侵蝕、重力滑動等因素,逐漸加大加深,最後形成陡峭的大裂縫,即為「一線天」。
由於大崗山是軍事要塞,在前往一線天的山路上,有好幾個洞穴,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所設置的「防空壕」,用來躲避美軍轟炸與儲藏彈藥之用;這些洞穴後來有了「密婆洞」、「情人洞」、「瘦身洞」之稱,所謂「密婆洞」就是蝙蝠棲息的洞穴。
石頭奇廟 情牽台泰友誼
被喻為「石頭廟」的慈玄聖天宮,原本只是一間小廟,1994年有包商引進500多名泰國勞工施作南二高田寮段工程,後來因包商倒閉,造成泰勞們無法回國,也無處安身,最後由慈玄聖天宮住持釋天樺協助收容,免費供應素食。
泰勞們滯台期間,為了答謝廟方的善行,聽說住持想要蓋一座「像普陀山一樣的廟」,於是自願協助興建,在沒有設計圖的情況下,泰勞們挑磚、砌石,還從河岸、海邊撿來石頭、貝殼、珊瑚等進行裝飾,營造出具有泰國風格的「石頭廟」。
廟方後來也為泰勞們募集返國機票,雖然因此增加不少負債,但廟方認為最可貴的是,近30年來仍有許多泰籍移工不時打電話來問候,甚至特地來台探望,感念當年供餐之恩,成為偏鄉惡地最溫暖的佳話。
荒山古宅 呂家百年大厝
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古宅群,並非在車水馬龍的市鎮,而是在田寮「月世界」的荒山中。田寮「呂家古厝」有92間土角紅瓦厝,格局完整,面積廣大,是台灣傳統閩南式住宅中,少見的「七包三」(後落正身七間,前落門廳三間)大厝。
田寮在清代是平埔原住民的領域,呂家祖先在清乾隆40年(1775年)向當地水蛙潭番社購買山林耕墾,開始定居,並自1830年至1855年間就地取材,分批興建大厝,92間古厝雖然簡陋,但四邊整齊,流露台灣鄉村庶民的儉樸印記。
香火鼎盛 大南天福德祠
供奉土地公的大南天福德祠,位於田寮山頭上,可俯瞰遠方的二仁溪。相傳大南天福德祠創建於清乾隆年間,當時台灣知府蔣允焄遊歷田寮大崗山時,認為當地鐘靈毓秀,岡陵峰巒,林木翠綠,於是擇地興建「福德祠」土地公廟。
大南天福德祠每年「土地公生」都會舉辦大型乞龜活動,是田寮地區年度宗教盛事,今年「龜王」重達2萬9987台斤,是由白米、白糖、餅乾和24隻小金龜所組成;除了「龜王」之外,廟方也準備麵龜、小金龜、如意珮等供民眾祈求好兆頭。
最新消息
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佛像玉石展 藝術弘法洗滌心靈
2025-08-25紐西蘭佛光山供僧緬懷師恩 攜手古董車協會為癌症基金募款
2025-08-25大林講堂舉辦知賓培訓 提升專業素養弘揚人間佛教
2025-08-25怡保佛光青年課程 探討朋友影響力與選擇
2025-08-25多倫多佛青歡迎日 為生命留下信仰足跡
2025-08-25兩岸學子書法交流 千年遺址書院再現文風
2025-08-25普中棒球隊韓國應援 助陣城南高中進鳳凰旗八強
2025-08-25印度加爾各答禪淨中心佛學會考 增進佛法理解信心
2025-08-25蘭陽別院首訪同安廟與補天宮 盛邀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
2025-08-25佛光童軍北區初級訓練營 領受自然新能量
2025-08-25
相
關
消
息